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之声 > 正文

央广经济之声 | 财经态度:三部门发文,满足“一老一小”需求,提高“家门口”服务质量!专家详解→

2024年03月15日 15:48

编者按: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日前印发《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导则(试行)》,提出通过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使公共服务项目延伸覆盖到社区,逐步补齐社区服务短板,让更多群众享受到身边和“家门口”的优质普惠公共服务。《导则》明确,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主要是通过在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一种或多种服务。它具有贴近群众、公益普惠、功能多样、服务便捷等特点。

对此,央广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日前印发《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导则(试行)》,提出通过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使公共服务项目延伸覆盖到社区,逐步补齐社区服务短板,让更多群众享受到身边和“家门口”的优质普惠公共服务。《导则》明确,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主要是通过在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一种或多种服务。它具有贴近群众、公益普惠、功能多样、服务便捷等特点。

对此,央广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

主持人:首先请您举例介绍,什么是社区嵌入式服务?具体能为居民提供哪些公共服务、嵌入什么设施?

汤继强:最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几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导则》,重点是要推广社区的嵌入式服务,所谓嵌入式就是在我们的社区或者小区等公共空间里嵌入一些具有功能性的设施和配套性的服务,比如在居民适宜步行的范围之内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便民家政、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服务,这样有什么好处呢?能够非常便捷的满足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现了对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的满足。社区的嵌入式服务,对老百姓就更贴近,而且具有公益普惠、服务功能多样、服务便捷等特点,我的理解,这就是我们讲的是嵌入式服务。

主持人:《导则》强调重点满足“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具体看,主要的需求有哪些?在社区里满足这些服务有什么好处?

汤继强:其实我们从整个社会面的构成来讲,从需要服务的对象来看,无疑是老人和小孩,就我们说的一老一小对这种需求特别有渴望。比如在嵌入服务里边,我们把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儿童的托管、社区助餐等功能补上以后,对于解决一老一小的这种服务共性需求有特别大的好处。举个例子,就社区助餐而言,有的家里人多或者人少,孩子们都工作了,家里留下老人,他顾得上左边顾不上右边,顾得上上面顾不上下面,有时候连煮饭的时间都没有,如果有社区的助餐的话,就会觉得非常的方便。包括婴幼儿的托育,有些全日制的员工,他们要慌慌忙忙上班,下班或早或晚,儿童放学以后没人管,家里没人做儿童托管。像这些方面,我觉得这种嵌入式的服务能解决全龄友好,每个年龄段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是一个集成的服务,好处非常广泛。

主持人:《导则》提出,重点推广和优先建设、改造功能复合集成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怎么去理解“功能复合集成”?具体如何因地制宜打造“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并且《导则》提出,最大限度整合利用好存量资源,实现功能可拓展、空间可转换、标准能兼容。社区有哪些存量资源需要有效盘活利用?您能不能举例说说具体如何实现“有效盘活利用”?

汤继强:如何改造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怎么“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在城市里边的居民的用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商业用地等范围之内,会有一些现成的或者只需稍加改造就能提供嵌入式服务的区域。比如把一些闲置的资源,包括闲置的厂房、仓库、集体房屋、商业设施,以及其他不太符合城市发展方向而闲置、低效、失修、失养的园区楼宇、校舍,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闲置用房等空间资源都可以成为嵌入式设施,我就不全面举例了,因为《导则》中提及的非常全面。要解决功能符合的嵌入式综合体问题,其实只要我们动点脑筋,是完全可以解决的,而且不需要有太多的投资,只要我们盘活存量、优化存量,就能把问题解决好。

主持人:在建设内容方面,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儿童托管、家政便民都是重点。养老服务方面,社区养老服务要做好哪些方面的细节工作?要克服哪些难点、做得规范的关键是什么?

汤继强:从几个方面来考虑问题,第一是服务的功能、第二是服务的内容或者提供服务的原则。我简单举几个例子,从服务的功能上,我们要考虑合理的养老服务和婴幼儿托育这方面的问题,比如养老要符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做到规模适宜、功能完善、安全卫生、满足老年人生活的照护、康复服务、心理支持等方面的需求。这里特别提了一个观点,叫生活的“照护”,这在老年服务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还要比较好的统筹照顾,考虑到日照、采光、通风等要求,为老年人提供比较安全健康的环境。还要考虑对部分失能的老年人提供短期的、托养的生活照护,在这些方面对床位、建筑面积、建筑指标上也都应该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引。《导则》中是有明确提出,比如提供嵌入式功能服务的设施建筑总体面积要超过350平方米,每个床位要大于35平米,像这些描述,对老年人的需求和设计指引方面都有详细安排。《导则》规定的非常细致,还考虑到寒冷地区、炎热地区的一些空调设备、通风换气装置,甚至是防滑等内容都有详细的描述,让人感觉到特别温暖,特别踏实。

主持人:在社区开展婴幼儿托育、儿童托管可以利用哪些现有资源?要特别注意什么?

汤继强:对于婴幼儿来说,重点回答主持人说的关于安全的问题,这次《导则》里也讲的很清楚,比如说婴幼儿的托育地点应该布置在三层或者三层以下,不宜布置在地下室或者半地下室, 而且儿童托管和儿童游戏区域设置物理分开,婴幼儿托育的服务用房的高度、走廊的宽度要符合婴幼儿活动照护的要求,婴幼儿生活单元和其他活动用房,包括窗台、阳台、落地窗等重点部位都应该采取保护婴幼儿安全的一些措施,楼梯扶手栏杆的尺寸大小,要符合婴幼儿的使用要求,特别建议在这些设施里边要采用柔性的、易清洁的楼地面的材料,有水的房间要采用防滑材料,墙面采用环保耐久、易清洁、美观材料,包括对吸收噪音,特别适合睡觉的设施都有安排。《导则》中样样都规划的很全面,这次出台的政策是有极高操作性和科学水平的。

主持人:社区开展家政便民服务可以有哪些形式?

汤继强:我觉得在体育健身、文化滋养,包括可持续运营、场景布置、服务模式等方面还要下工夫。另外,除了前面所说到的问题以外,南方、,北方、东部、西部,甚至是高原地区,每个地方按照地理地域特征都要照顾,从多方面因素去考虑,系统性地做安排,要办成真正的惠民,让老百姓是觉得暖心事。政府为满足老百姓的多层次需求,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关照的很仔细,我希望《导则》原则性意见出台以后,每个地方、每个省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创造性、灵活性地加以补充完善,这样的话,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享受到政策红利的时候,会觉得更温馨、更周到、更幸福。

主持人:《导则》强调积极构建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样化建设运营模式,实现社区嵌入式服务可持续发展。具体看,可以有哪些模式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汤继强:我觉得必须要注重发挥市场经济和规模效益,根据每个地方居民的要求和市场的供给以及财政的能力,科学地选择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说的更通俗点,就有的是公家办的、有的是民办的、有的是民办但公家给予资助的、还有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市场方择优委托经营等方式,向服务运营的主体提供低成本的设施场地、运营空间,通过专业性的机构连锁化托管式运营社区嵌入式服务,构建街道社区小区的服务体系等等。《导则》中提出的设计模式非常符合中国的特点,也符合一老一小嵌入式社区服务的本质要求。

财经态度主持人 越淋



收藏打印

西财智库微信平台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 订阅“智库”频道
  • 观看更多西财智库新闻
返回
首页